楊彩霞
2021年01月21日10:25 來源:學習時報
周恩來是我們黨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我們黨杰出的宣傳家,他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有關對外宣傳的理論和工作方法,為塑造黨和國家良好的國際形象、增進國際社會理解、順利開展外交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真實不浮夸
真實是對外宣傳的生命。周恩來在外宣實踐中一貫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些人同外賓談話時常常只講成績不講困難。周恩來認為,對外國人要講真話,要謙虛,不要夸大已取得的成績,更不要講空話大話,成績要講,缺點錯誤和困難也要講,這樣的宣傳才能提高我們在國內外的地位。“中國還很窮,很落后,這一點不講外國人也知道,可能知道的還要多,所以‘不言’就太消極了”。1956年周恩來在中南海接見埃及新聞代表團,真實而全面地向初次到訪的客人介紹了當時中國的情況,特別是對中國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也毫不掩飾。當他得知埃及的總編記者們要到中國各地訪問參觀時,特別叮囑他們:訪問參觀時要多觀察多提問,不要只聽陪同人員的講解,他們給你講的可能都是好的一面,自己多觀察才能了解全貌。正是周恩來所展現的大國自信和誠摯負責的態(tài)度,使埃及客人對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逐步充滿信心和敬意。可見,求真的外宣行為確實可以贏得國際尊重。
真實是爭取主動的前提。有次外賓參觀新安江水庫,講解員講解說這個水庫是世界上最好的。周恩來知道后說:“我們對外宣傳既不要浮夸,也不要說得很玄,把我們什么東西都說成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要實事求是。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世界先進水平,可是我們解說員就這樣講,人家一問就回答不出來了……”他又說:“對于不實事求是的對外宣傳,我們外事工作人員應該當場給予糾正,并敢于當面承認錯誤,應該有這個勇氣。”在周恩來看來,凡事都不能絕對化,不能說好都好,說壞都壞,不能鐵板一塊,要一分為二,這才是真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外宣工作成績顯著,即使有人不同意周恩來的觀點,也不得不承認他所說的事實,這使中國獲得了一種威信和力量,也使我們能在具體的對外宣傳中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求同不立異
做好外宣工作的方法之一就是求同存異,求國與國之間共識,解國與國之間異議。1955年4月,亞非會議在印尼萬隆召開,這是亞非國家有史以來第一次自己召開的、任何一個西方殖民主義國家都無權參加的國際會議。當時,與會的一些國家代表仍隨著美國的指揮棒轉,組成反共同盟將矛頭指向了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會議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進行,前景似乎不妙。甚至一些美國記者的新聞草稿已經擬就:與會國家爭吵不休,周恩來激烈反擊,亞非會議以失敗而告終。
然而,輪到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發(fā)言時,他首先將主要發(fā)言稿印發(fā)給了與會人員,未照本宣科,而是開門見山亮明態(tài)度:“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第一句話一出口,會場氣氛陡變,緊接著,他擲地有聲地說:“我們共產黨人從不諱言我們相信共產主義和認為社會主義制度是好的。但是在這個會議上用不著宣傳個人意識形態(tài)和各國的政治制度……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笔聦崉儆谛坜q,真誠足以動人,隨后他講述了許多亞非國家在爭取民族獨立過程中親善合作的具體事例,探討了各國共同利益所在,喚起與會國的共鳴、同情與支持。這時,會場氣氛明顯緩和,周恩來不回避任何一個爭論焦點,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巧妙地將那只企圖攪亂會議秩序的黑手推開。接著,周恩來針對會上有人提出的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問題、宗教信仰自由問題和所謂的顛覆活動問題等,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在回答國外記者的尖銳提問甚至挑釁時,周恩來坦率從容,謹慎而不拘謹,保密而不神秘,主動而不盲動,他說:“我們是容許不明真相的人懷疑的。中國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們歡迎所有到會的各國代表到中國去參觀,你們什么時候來都可以。我們沒有竹幕,倒是別人要在我們之間施放煙幕。”周恩來用真誠自信的態(tài)度回應外界的懷疑甚至是誹謗,粉碎了有些國家孤立中國的企圖,為新中國贏取了尊重和友誼。
精準不隨流
新中國的誕生,對世界格局和世界人民產生深遠影響,如何及時發(fā)出中國聲音、準確表達中國理念、快速提高國際地位成為重大課題,這都要求我們迅速占領國際輿論陣地、發(fā)出精準聲音。
周恩來深諳此中道理,為了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他邀請富有國際聲望和國際宣傳經驗的宋慶齡來創(chuàng)辦一個對外宣傳的英文刊物——《中國建設》。周恩來對《中國建設》的創(chuàng)辦高度重視,從辦刊方針、編委構成、作者選擇到刊物定位、行政歸屬,都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他非常贊同以民主人士、宗教領袖和大學教授為主要編委,以專家學者為主要作者,以資本主義國家進步人民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刊物定位,并把刊物行政歸屬為救濟總署而未納入中央宣傳機構體系!按筌S進”時,有人建議《中國建設》刊登更多有關政治的內容,周恩來卻指示“要保持雜志原有風格”,如果刊登過多的政治內容,刊物就失去了原有的風格,反而宣傳效果不好。隨后陸續(xù)有人建議重新改組刊物編委會的人員身份構成等,周恩來都竭力保持刊物原有的辦刊方針和刊物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色彩。在周恩來的關懷和指導下,《中國建設》不負眾望,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保持真實報道的傳統(tǒng),及時準確客觀地展現中國的文化和變化,成為外國友人了解中國的窗口,并將這一風格延續(xù)至今。
發(fā)精準聲,要內外兼顧,正確認識和認真研究西方話語,打造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周恩來要求刊物對外宣傳時要深入接觸國外受眾,尊重不同國家人民的文化和習俗,量體裁衣,精準推送,用目標國家人民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問題。在具體技巧上,周恩來多次提及對外宣傳不要只宣傳大的概念,話語表達要具體化,因為能激發(fā)人的往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事實。周恩來的這些宣傳理念歷久彌新,對今天的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仍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