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8日16:21 來源:新華社
《雨中嵐山》節(jié)選。
新華社東京5月27日電 4月中旬,日本京都郊外的風景勝地嵐山布滿新綠。百余年前的這一時節(jié),年輕的周恩來曾游歷這里,留下了著名詩篇《雨中嵐山》,表達東渡日本探求救國之道時,從最初的迷茫到悟出真理的真實感受。
這是4月28日在日本京都拍攝的雨中嵐山一景。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記者從位于嵐山腳下的龜山公園拾級而上,看到櫻花樹環(huán)抱之中一座風貌古樸的紀念碑——“周恩來總理紀念詩碑”。詩碑由日本國際貿(mào)易促進會等中日友好團體提議建造而成,碑身正面鐫刻著廖承志手書的《雨中嵐山》,背面銘刻著為建碑作出貢獻的團體和代表的名字。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1917年9月,19歲的周恩來從南開學校畢業(yè)后,懷抱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理想從天津登船抵達日本。
4月28日,在日本京都嵐山,一名游客欣賞刻有《雨中嵐山》的周恩來總理紀念詩碑。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據(jù)研究周恩來的學者、日本法政大學名譽教授王敏介紹,當時的日本是接觸西方新思想的門戶,各種社會思潮匯聚,同時軍國主義也在蠢蠢欲動。年輕的周恩來希望通過親身考察和學習,尋求拯救中國的方案。
1917年10月,周恩來進入東京的東亞高等預(yù)備學校補習日文,為報考日本大專院校做準備。周恩來在日記中提到,要以鐵杵磨成針的決心來學習。
周恩來當時居住在神田神保町附近。這里是追求進步的中國留學生聚會之地,他們舉行集會、編輯革命刊物,探索救國之道。
記者來到如今已是日本最大書店街的神保町,看到掛著古舊招牌的書店鱗次櫛比。當年,周恩來經(jīng)常在這里選購和閱讀各類書籍,包括中國的雜志和報紙,如新文化運動核心雜志《新青年》。
這是5月4日在日本東京神保町拍攝的東京堂書店。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周恩來旅日日記》(以下簡稱《旅日日記》)中多次提到位于神保町書店街的東京堂書店,他曾在這里站著讀完有關(guān)俄國十月革命的書刊,默記下十月革命以后的政治黨派,并在日記中作出概括總結(jié)。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周恩來閱讀了日本早期馬列主義傳播者的作品。
1918年5月《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xié)定》簽訂后,中國留日學生組織了大規(guī)?棺h活動。翻閱《旅日日記》,可以看到這一段時間周恩來無時無刻不心系救國救亡。一些研究周恩來的中日學者認為,這次抗議活動是周恩來留學過程中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他的思想和信仰發(fā)生了重要轉(zhuǎn)變。
1919年五四運動時,周恩來同志在天津。新華社發(fā)
當時國內(nèi)風起云涌的局勢和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令周恩來決定放棄在日求學選擇回國。
1919年,在告別日本前夕,周恩來游歷了京都嵐山等地,留下了包括《雨中嵐山》在內(nèi)的多首詩篇!队曛袓股健分械摹耙稽c光明”被認為是周恩來對當時剛剛接觸到的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認識。
周恩來曾經(jīng)就讀的東亞高等預(yù)備學校舊址,如今是一座公園。1998年周恩來誕辰100周年之際,日中友好團體發(fā)起在公園內(nèi)建造了周恩來紀念碑。碑上以日文刻有“周恩來在此學習”的字樣,碑旁邊有周恩來生平介紹,字里行間透露出日本民眾的崇敬之意。(記者:楊汀、姜俏梅、鈔文、王子江;視頻:鄧敏;剪輯:王玉玨;編輯:錢泳文 馬曉燕)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